年度重磅 | 我國電力一包養app發展與改造報告(2024)

作者:

分類:

requestId:686e96dc4b1e52.88610976.

2023年,電力行業加速建設新型動力體系、新型電力系統。電力投資總量和增速均創歷史新高,電源投資占比年夜幅增長,非化石動力發電投資占電源投資比重達九成,非化石動包養甜心網力裝機和可再生動力裝機占比均初次過半。全年發電量同比增長6.9%,新動力年發電量已超過同期城鄉居平易近生涯用電量,占全社會用電量比重衝破15%,可再生動力發電量接近全社會用電量的三成。電網投運總規模平穩增長,跨區、跨省輸送電量較快增長。電力行業碳減排成效顯著。全國統一電力市場建設獲得積極結果,全年市場化買賣電量占全社會用電量的61.4%。本報告結合近十年電力運行情包養妹況,從多角度解析我國電力供需態勢、運行特點、改造進展、發包養網車馬費展標的目的等,供參考。

我國電力發展與改造報告(2024)

王雪辰 崔曉利

(中能傳媒動力平安新戰略研討院)

2023年,是周全貫徹黨的二十年夜精力的開局之年,是三年新冠疫情防控轉段后經濟恢復發展的一年。中國包養網經濟在風高浪急中展現強勁韌性,走出一條上升向好的復蘇曲線。《2022年國平易近經濟和社會發展統計公報》顯示,初步核算2023年我國國內生產總值(GDP)比上年增長5.2%;經濟規模超126萬億元,人均包養網GDP達到89358元,比上年增長5.4%。

2023年,全國電力供應總體穩定,經受住了迎峰度夏、迎峰度冬等主要時段考驗。2023年新增電力裝機約3.7億千瓦,總裝機達到29.2億千瓦、同比增長13.7%。非化石動力發電裝機容量初次超過火電裝機容量,占總裝機容量比重初次衝破50%;可再生動力裝機達14.5億千瓦,歷史性超過火電裝機,在全國發電總裝機的占比過半。全年全國發電量9.5萬億千瓦時,同比增長6.9%,全國可再生動力發電量達3萬億千瓦時,約占包養意思全社會用電量的三分之一。全國統一電力市場體系建設獲得積極成效,全年市場化買賣電量約5.7萬億千瓦時,新動力市場化買賣電量6845億千瓦時,占新動力總發電量的47.3%。多層次電力市場體系有用運行,初步構成了容量電價收受接管固定本錢、電量電價收受接管變動本錢、輔助服務收受接管調節本錢的煤電價格新機制。

一、電力消費增速連續四年超過GDP增速,結構持續優化

(一)全社會用電量增速高于GDP增速1.6個百分點

2023年,我國電力消費程度上升。根據中國電力企業聯合會(以下簡稱“中電聯”)數據,2023年,全社會用電量92241億千瓦時,同比增長6.8%。受國平易近經濟上升、“新三樣”產量增長等原因影響,2023年用電量增路人。速上升,高于G包養價格DP增速1.6個百分點,已連續四年超過GDP增速。

2020—2023年,我國電力彈性系數均堅持在年夜于1的程度,即我國近四年用電量增速均高于GDP增速。近幾年各產業用電量規模持續增長,拉動用電量增速超過GDP增速。經濟發展和“沒有人喜歡「別人的孩子」。孩子撇撇嘴,轉身跑了。雙碳”目標推動我國現代化產業體系建設,帶動傳統產業轉型升級高速發展使得用能替換,涌現出的新興產業也增添產業用電,影響原因包含二產制造業和三產用電量疾速增長、居平易近取熱“煤改電”等電能替換拉動電力消費等。

1.jpg

圖1 20包養網單次14—2023年全國全社會用電量及增速情況(單位:億千瓦時)

注:2023年數據來自于中電聯快報,其他來自中電聯歷年電力工業統計數據,增速系計算所得,如無特別標注,下同。

(二)季度用電增速呈逐季上升

2023年各季概要1:度全社會用電量總體波動明顯,一、二、三、四時度全社會用電量同比分別增長3.6%、6.4%、6.6%、10.0%,同比增速逐級上升。

遭到夏日臺風、強對流天氣等原因影響,以及夏季屢次冷空氣過程的影響,二、四時度的用電增速較為明顯。

2.jpg

圖2 2019—2023年全國全社會用電量季度增速

(三)經濟活氣對產業用電增速影響明顯

2023年,第一產業和第三產業用電量同比增速均超過10%,第二、三產業用電量增速遠超往年程度,城鄉居平易近生涯用電量低速增長。第一產業用電量1278億千瓦時,同比增長11.5%,延續近三年的增長勢頭;第二產業用電量60745億千瓦時,同比增長6.5%,與全社會用電量增速相當;第三產業用電量16694億千瓦時,同比增長12.2%,高于近十年增速的均勻值;城鄉居平易近生涯用電量13524億千瓦時,同比增長0.9%,是近十年增速的最低值。

表1 2014—2023年分產業用電量(單位:億千瓦時)

3.png

注:2018年3月,包養金額國家統計局《關于修訂的告訴》明確將“農、林、牧、漁服務業”調整到第三產業后,再改名為“農、林、牧、漁專業及輔助性活動”,電力行業依照最新的標準開展行業統計任務,為保證數據可比,2017年之后的數據已根據新標準從頭分類。

表2 2023年分產業用電量季度增速情況

4.png

一季度至四時度,二產用電整體呈現逐季上升的態勢,反應出制造業轉型升級的發展動力強勁、經濟增長新動能持續壯年夜。一產、三產在第一、二季度逐季增長,但三台灣包養網季度用電增速微降,四時度再次增長。城鄉居平易近生涯用電各季度增速幅度低于2022年。2包養甜心網023包養網年,隨著疫情影響的年夜幅減弱,制造業生產持續恢復,我國高技術及裝備制造業用電量同比增添11.3%,高于同期制造業均勻程度3.9個百分點,此中電氣機械和器材制造業用電量增速領先,各季度的同比增速及兩年均勻增速均超過20%。消費品制造業季度用電量同比增速從二季度由負轉正,三、四時度分別進一個步驟上升,各季度的兩年均勻增速也呈逐季上升態勢。各季度城鄉居平易近生涯用電量遭到季節性氣溫變化影響,較近兩年發生細微變化,增速有波動。

(四)電力消費結構繼續優化,二產用電占比持續下降

全社會用電量堅持平穩增長的同時,電力消費結構持續優化。第二產業和城鄉居平易近生涯用電量占比均略有降落,第一產業、第三產業用電比重略有進步。由于我國持續推進鄉村振興、晉陞鄉村建設程度,鄉村電力基礎設施的不斷完美拉動第一產業的用電量增長。隨著我國近年來現代化產業體系建設的推進,傳統制造業等產業用能方法慢慢轉型升級,包含重點行業煤炭減量替換的推進,整體產業用電需求增速也隨之加速。服務業經濟運行呈穩步恢復態勢,此中路況運輸/倉儲和郵政業、租賃和商務服務業、住宿和餐飲業、批發和批發業四個行業在疫情后恢復態勢明顯,全年用電量同比增速處于14%~18%,特別是電動汽車高速發展拉動充換電服務業2023年用電量同比增長78.1%。

5.png

圖3 2019—2023年全社會用電結構

二、電力裝機規模持續晉陞,非化石動力占比初次過半

(一)全國電力裝機規模同比增長13.7%,人均發電裝機歷史性衝破2千瓦

截至2023年末,全國發電裝機容量約29.2億千瓦,同比增長13.7%,增幅擴年夜5.7個百分點。

我國發電裝機容量在近十年中堅持中高速增長。2014—2023年,我國發電裝機累計容量從13.7億千瓦增長到29.2億千瓦。人均發電裝機容量自2014年末歷史性衝破1千瓦后,在2023年初次歷史性衝破2千瓦,達2.1千瓦。裝機增速整體呈波動走勢,2015—2019年逐年降落至近十年最低,2020年在風電、太陽能發電等新動力新增裝機創歷史新高的推動下扭轉形勢,2021—2023年慢慢上升,2023年達到近十年增速的最高點。

6.jpg

圖4 2014—2023年全國電包養力裝機及增速情況(單位:萬千瓦)

(二)非化石動力裝機和可再生動力裝機占比初次均過半,煤電裝機占比初次降至40%以下

發電裝機綠色低碳發展包養網加快,風光新動力在電力新增包養網ppt裝機中的主體位置加倍鞏固。截至2023年末,全國全口徑火電裝機容量13.9億千瓦。此中,煤電11.6億千瓦,同比增長3.4%,占總發電裝機容量的比重為39.9%,初次降至40%以下包養甜心網,同比下降4.0個百分點。水電裝機容量4.2億千瓦(常規水電3.7億千瓦,抽水蓄能5094萬千瓦)。全國并網風電和太陽能發電合計裝機容量為10.5億千瓦,同比增長38.6%,占總裝機容量比重為36.0%,同比進步6.4個百分點,此中,并網風電4.4億千瓦(陸上4.0台灣包養網億千瓦、海上3729萬千瓦);并網太陽能發電6.1億千瓦(集中和五十位參與者開始回答問題,一切都按照她的夢境描式3.5億千瓦,分布式2.5億千瓦),戶用光伏規模衝破1億千瓦、覆蓋農戶500多萬。核電裝機容量5691萬千瓦。

表3 2014—2023年全國電力裝機結構(單位:萬千瓦)

圖5 2014—2023年全國電力裝機結構

非化石動力發電裝機規模創歷史新高。從近十年數據來看,非化石動力裝機比重明顯上升,截至2023年12月底,非化石動力發電裝機容量初次超過火電裝機容量,占總裝機容量比重初次衝破50%;可再生動力裝機達14.5億千瓦,占全國發電總裝機超過50%,歷史性超過火電裝機。

從裝機增速看,2023年,太陽能發電裝機以55.2%的速率加快增長,高于近十年均勻增長程度10個百分點;風電裝機增速為20.7%,略文案:高于近十年均勻增長程度。核電同比增長2.4%,水電同比增長1.8%,火電同比增長4.1%,分別均低于近十年均勻增長程度。

9.jpg

圖6 2014—2023年火電、水電、風電、太陽能發電、核電裝機增速情況

(三)全國新投產的總發電裝機規模再創新高,可再生動力新增裝機成主力

2023年,全國新增發電裝機容量初次超過3億千瓦,達3.7億千瓦,同比增長81.8%。全國可再生動力新增裝機3.05億千瓦,占全國新增發電裝機的82.7%,超過全球可再生動力新增裝機的一半。

2018、2019兩年新增裝機規模連續下滑。2020年,在水電、風電、太陽能發電裝機高速增長的帶動下,新增裝機容量年夜幅晉陞。2021年受火電、風電新增裝機容量減少的影響,整體新增規模同比出現下滑。2022年,在火電、核電、風電新增裝機增速為負的情況下,太陽能發電新增裝機容量增速達約60%,拉高全年新增裝機增速。2023年遭到并網新動力新增裝機高速增長影響,全年新增裝機增速進一個步驟年夜幅推高。

10.jpg

圖7 2014—2023年全國新增電力裝機及增速情況(單位:萬千瓦)

11.jpg

圖8 2014—2023年全國新增電力裝機結構對比(單位:萬千瓦)

2023年新增的各類型發電裝機中,近八成長短化石動力。新增并網太陽能發電裝機容量2.2億千瓦,同比多投產1.3億千瓦,占新增發電裝機總容量的比重達到58.5%。

◆新動力基地建設進展

新動力基地相繼建成投產,包含全國首批首個備案、開工“沙戈荒”新動力基地及“寧電進湘”重點配套項目——國家動力集團寧夏騰格里戈壁新動力基地一期100萬千瓦光伏項目并網發電;全國首批以“沙戈荒”地區為重點的年夜型風電光伏基地項目之一——中國廣核集團興安盟300萬千瓦風電項目全容量并網,成為我國在運最年夜陸上風電基地。截至2023年11月底,我國第一批年夜型風電光伏基地已建成包養情婦并網4點事。」516萬千瓦,第二批、第三批已核準超過5000萬千瓦,正在陸續開工建設。此外,雅礱江柯拉一期光伏電站并網發電,初次將全球水光互補規模晉陞到百萬千瓦級。

12.jpg

圖9 2014—2023年核電裝機和新增裝機情況(單位:萬千瓦)

◆新增核電項目進展

2023年,核電新投產2臺機組,包養網一個是我國西部地區首臺“華龍一號”核電機組——中國廣核集團廣西防城港核電站3號機組,該機組于3月正式投產,并具備商業運行條件;另一個是全球首座第四代核電站——華能山東榮成石島灣高溫氣冷堆核電站,已完成168小時連續運行考驗,正式投進商業運行,標志我國在第四代核電技術研發和應用領域達到世界領先程度。廣東、海南、福建等地在建核電項目周全推進,12月29日召開國務院常務會包養議決定核準廣東承平嶺、浙江金七門核電項目。

◆新增水電項目進展

2023年以來,203個水電相關項目被列進年度省級重點項目行列,尤其是雅礱江牙根一級、金沙江昌波等一批年夜型水電項目標核準開工。抽水蓄能建設明顯加速,核準規模屢創甜心寶貝包養網新高。今朝我國已建抽蓄裝機規模超5000萬千瓦,已在建(核準)項目正式超過2億千瓦。重要有東南首座抽水蓄能電站——新疆阜康抽水蓄能電站投產發電;東北首座百萬千瓦級年夜型抽水蓄能電站——重慶蟠龍抽水蓄能電站投產發電,實現東北電網調節性電源新衝破;東北最年夜的抽水蓄能電站——遼寧清原抽水蓄能電站投產發電,東北電力系統加倍靈活;山東文登抽水蓄能電站、河南天池抽水蓄能電站機組所有的投產發電。

三、電力供需形勢堅持總體均衡,新動力堅持高應用率程度

(一)全年電力系統運行穩定,供需總體平穩

據《2023年中國氣候公報》,2023年我國氣候狀況總體誤差,熱干氣候特征明顯,旱澇災害凸起。包養感情全國均勻氣溫為歷史最高,降水量為2012年以來第二少,中東部高溫天氣過程出現時間早、影響范圍廣、極端性強,華北和黃淮出現1961年以來最強高溫天氣過程;冷空氣過程偏多,年頭、秋末和12月冷潮頻繁。受氣候變化、水電出力缺乏等多原因綜合影響,全國部門地區電力供應緊張,年頭云南、貴州、蒙西等少數省級電網在部門時段電力供需形勢較為緊張,通過源網荷儲協同發力保證平易近生用電。夏日,各相關當局部門及電力企業提早做好了充足準備,迎峰度夏期間全國電力供需形勢總體均衡,各省級電網均未采取有序用電辦法,創造了近年來迎峰度夏電力保供最好成效。夏季,電力行業企業全力應對雨雪冰凍,全國近十個省級電網電力供需形勢偏緊,部門省級電網通過需求側響應等辦法,保證了電力系統平安穩定運行。

(二)清潔動力發電量同比增長7.8%,可再生動力供應全國近三成用電

《2023年國平易近經濟和社會發展統計公報》顯示,2023年全國規模以上電廠發電量9.5萬億千瓦時,比上年增長6.9%。此中,火力發電量6.3萬億千瓦時,比上年增長6.4%;水電、核電、風電和太陽能發電等清潔動力發電3.2萬億千瓦時,比上年增長7.8%。

另據國家動力局數據,2023年,全國可再生動力發電量近3萬億千瓦時,接近全社會用電量的三分之一。煤電發電量占總發電量比重接近六成。風電光伏發電量已超過同包養意思期城鄉居平易近生涯用電量,占全社會用電量比重衝破15%。

13.jpg

(數據來源:國家統計局)

圖10 2014—2023年全國發電量和增速情況(單位:億千瓦時)

(三)全國發電設備應用小時同比下降101小時,水電應用小時數年夜幅降落

2023年,全國6000千瓦及以上電廠發電設備應用小時3592小時。火電設備應用小時4466小時,此中煤電4685小包養網單次時;水電設備應用小時3133小時,此中,常規水電3423小時,抽水蓄能1175小時;核電7670小時;并網風電2225小時;并網太陽能發電1286小時。

表4 2014—2023年發電設備應用小時數 TC:


留言

發佈留言

發佈留言必須填寫的電子郵件地址不會公開。 必填欄位標示為 *